雖是臘月寒冬,望謨縣繡娘黃望巧的內心卻十分火熱。她坐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的會議廳內,穿著自己最美的布依族服飾,身披“最美貴州繡娘”的綬帶,等待一場盛會的到來。而她的母親,則在200多公里外望謨縣的公司里,為春節前的大批量訂單坐鎮指揮。
這是在2023年12月底,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工作推進會現場。錦繡計劃工作推進會每年召開,但這一次的意義尤為不同,繡娘們如百花競艷,都穿上了自己最滿意的民族服飾,特色手工企業也展示出自己最精彩的作品。
2023年是錦繡計劃實施10周年,從2013年到現在,貴州婦女特色手工產業迎來深刻的轉變。繡娘們在10年歷練下,成長為會技藝、會傳承、會創新、會設計、會整合、會宣傳、會銷售、會增收的“八會”復合型女性手工人才。少數民族刺繡工藝從停留在日常服飾上的紋樣,到以民族文化賦能的文創、時裝,非遺技藝的運用范圍越走越寬,民族刺繡、蠟染和服裝服飾成為錦繡計劃最重要、最有競爭力的三個行業。貴州錦繡計劃被喻為“婦女脫貧的標志性項目”,被贊譽為“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之一”,寫入全國婦聯提交聯合國《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在中國減貧的貴州篇章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交出了一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賦能巾幗脫貧發展的優異答卷。
多方合力托起錦繡希望
2023年3月,貴州省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石麗平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多年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石麗平,創立了“鴿子花”品牌,培訓了數千名苗繡能手,將松桃苗繡推向全國乃至國外。
然而,在她創業初期,第一次走進村落開展培訓時,卻遭受到不少村民質疑:“繡花也能掙錢嗎?”
在刺繡、蠟染產業剛開始起步時,許多刺繡、蠟染產業帶頭人都遭遇過同樣的質疑。而在2013年,錦繡計劃的實施給出了答案。2013年,為推進民族民間特色手工產業與婦女事業同步發展,鼓勵婦女創辦特色手工企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貴州省下發《關于實施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的意見》,并由省婦聯、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等20多個省直部門和群團組織組成聯席會議制度。
10年來,錦繡計劃聯席會議發揮協調聯動作用,累計投入資金11億余元,出臺系列文件為錦繡計劃提質發展保駕護航。其中,省工信廳支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項目539項;省財政廳設立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專項資金,聯合省工信廳、省婦聯共同制定《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托相關政策助推婦女特色手工微型企業發展,扶持錦繡計劃企業2680戶,帶動婦女創業就業11.4萬人;省稅務局開展相關稅收政策試點,解決民族特色產業企業抵扣難、稅負重等問題。
整合力量壯大人才隊伍
錦繡計劃開始實施后,生活在劍河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龍女三九,與王亨石、楊麗等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她們既是產業帶頭人,也是各類培訓班中的老師。2014年,劍河縣成立婦女民族手工產業協會,會員遍布12個鄉鎮,此后,又推廣“協會+公司+基地(合作社、錦繡社)+農戶(繡娘、錦繡坊)+錦繡包”模式,帶動更多農村婦女變身繡娘,加入到產業中去。
人才,從來都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自錦繡計劃實施以來,各級各部門把培育婦女特色手工產業人才作為推動錦繡計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建強錦繡計劃人才隊伍。
自錦繡計劃實施以來,相關培訓已開展5180期,培訓學員26萬人次。而在培訓模式方面,除開設培訓班之外,還靈活采取送訓上門、外出學習觀摩、以會代訓、以賽代訓、訂單式培訓等方式,培育打造一批復合型女性手工人才。其中,省委宣傳部大力實施“貴州繡娘”培育和苗繡產業提升“六大工程”,與省婦聯、省工信廳聯合開展全省苗繡線上培訓,共計培訓繡娘10余萬人次。省人社廳、省婦聯還聯合多彩貴州文投集團開展苗繡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通過職業技能鑒定推動繡娘技能提升。
“管著家、背著娃、繡著花、美了自己、富了家?!辟F州省婦聯主席楊曉曼在不同場合提起錦繡計劃時,總會用這句話總結繡娘們如今的生活狀態。經過10年發展,錦繡計劃為繡娘們帶來的改變,不僅是學會了一門手藝,更是帶著不少人成為產業中的引領者,一批掌握著精湛技藝的資深繡娘,已成為貴州婦女特色手工業中的中堅力量,一批富有朝氣、視野開闊的年輕女性,正成為這一行業中的新興力量。
構筑產業鏈條創新不斷
在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工作推進會上,不僅揭曉了“最美錦繡計劃工作者”和“最美貴州繡娘”,還為2023年錦繡計劃·貴州婦女特色手工產業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雙創”大賽)獲獎選手代表頒獎。值得關注的是,獲得“雙創”大賽一等獎的企業和設計師都十分年輕,他們所展示的產品呈現出更加時尚化、國際化的風格。
后起之秀精彩紛呈,老品牌也不斷創新。2023年2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組織開展的“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公布入選名單,5個貴州非遺工坊躋身“國字號”榜單,其中,有3個從事的是刺繡、蠟染非遺產業。入選的寧航蠟染、舞水云臺等品牌,均已在這條錦繡之路上穩步前行了10余年。
“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把苗繡產業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優勢產業,初步實現產業化、時尚化、國際化、品牌化目標?!边@是2021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審議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貴州苗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中明確的目標。而在過去這10年間,苗繡產業發展在探索中前進,在融合中更迭創新,張開雙臂擁抱更大的國內外市場。
傳承與創新齊頭并進。省婦聯通過各類錦繡計劃項目對產業發展各鏈條進行扶持推動,先后在臺江、冊亨、織金等縣建立14個省級“錦繡計劃巧手經濟示范縣”,在全省范圍內創建了千余個各級錦繡計劃巧手致富基地。而在智慧產業發展上,省婦聯建立“錦繡計劃智庫”,美術學院教授、設計師、電商平臺經理人、文化學者、手工技藝傳承人等300名智庫專家提供設計創意營銷咨詢服務;多彩貴州文投集團實施工信部苗繡項目,著力建設苗繡“兩庫一平臺”,將基礎紋樣、繡娘納入數據庫,為全球設計師設立開放平臺,如今已采集紋樣繡片2.2萬余份,提取基礎紋樣1.8萬份……
2022年10月,《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圍繞“文化錦繡、智慧錦繡、數字錦繡、品牌錦繡、創意錦繡、協同錦繡”六大方面,對“錦繡計劃”的實施提出了新的目標。
10年過去,錦繡計劃在帶動廣大貴州婦女致富增收,讓貴州非遺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之外,仍在繼續拓寬空間,向“錦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記者 彭芳蓉)
一審:文劍
二審:付芳婧
三審:羅曦
文章評論
其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