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帶領全省上下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堅定不移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建設“四區一高地”,推動經濟逐季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回升向好,經濟大盤和社會大局保持安全穩定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催人奮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12月13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確保全省經濟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并針對經濟工作作出新的完善。
回望2023年,“穩”和“進”是我省抓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是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安全穩定的制勝法寶。
從發展態勢看經濟形勢。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省委、省政府準確判斷形勢,精心研究謀劃,狠抓落地落實,全省上下同心同欲、合力奮斗,高質量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從經濟數據看經濟走勢。一季度全省經濟實現“開門穩”,二季度經濟延續恢復勢頭、好于一季度,三季度經濟持續回升、好于上半年,前三季度累計增長4.8%,四季度繼續穩步恢復向好。全省經濟逐季回升向好,穩穩劃出一條奮進線。
穩是大局和基礎,進是方向和動力。
總量和質量“雙提升”、產業和就業“雙推進”、投資和消費“雙優化”,對外招商和經營主體培育“雙發力”,經濟安全和民生福祉“雙保障”,“穩”和“進”的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全力爭取中央支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赴中央部委、央企、金融機構總部等爭資爭項,爭取中央各項補助資金創歷史新高。
全力服務融入國家戰略。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廣西、江浙滬、云南、川渝考察學習,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建設,創新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數博會等重大開放活動風云激蕩。在服務融入國家戰略中作出貴州貢獻、促進自身發展。
高規格召開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畢節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座談會等,推進重點區域高質量發展。出臺40條政策措施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各縣立足比較優勢發展主導產業……這一年,一些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正從謀劃用好轉化為落地落實。
緊扣國之大者、省之大計、民之大事,一年來,省委、省政府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一手抓恢復經濟增長,一手抓防范化解風險,奮力克服多重困難挑戰,辦成了一批關系全省長遠發展的大事。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奮發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總結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之一就是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篇章?!苯衲?月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形勢任務、定位方位和目標愿景作了深刻闡述和系統部署,明確了“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愿景。
奮發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一年來,大事要事加快落地落實——
更好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全省同心,上下同欲,形成強大發展合力。
產業和就業是今年抓經濟的重要關鍵詞。產業發展將帶動人才需求快增,釋放就業新空間。
工業又有新突破。堅定不移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堅持立足貴州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謀劃產業發展,把國發〔2022〕2號文件提出的“六大產業基地”作為省級主抓的重點,逐一編制規劃、優化布局,明確各市(州)工業主導產業,逐一制定“一圖三清單”,加快構建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明確了工業產業的主攻方向和總體布局,形成了大抓工業的濃厚氛圍。掛圖作戰:打造3個5000億元級和3個3000億元級重點產業集群,以“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引領全省新型工業化取得更大突破。成績印證:今年引進實施了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1至11月工業投資增長15.5%、占比提高到30.6%,工業為穩增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旅游業又有新發展。圍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深入實施旅游產業化“四大行動”。旅游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變,抓大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數據說話:1至11月,旅游人次、收入、人均花費分別增長28.5%、40.9%、9.7%,恢復到2019年同口徑的113.2%、119.4%和105.5%。
農業又有新收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建設邁出新步伐。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繪新景。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1200家。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消費和投資是今年持續澎湃的經濟浪花。
推出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北盤江大橋、花江峽谷大橋等文旅、體旅、康旅融合項目,“村超”“村BA”、貴陽路邊音樂會等文體旅融合品牌火爆全網。新增等級民宿150家、五星級飯店3家、品牌連鎖酒店63家,新增規上(限上)涉旅企業108家。盤活60個閑置低效旅游項目。居民消費加快恢復。
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貴南高鐵建成通車,貴廣高鐵實現提速運營,高鐵里程達1808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8784公里。實施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建成骨干水源工程90個以上、水網管網5600公里。新建5G基站3.5萬個、達12萬個。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以“六大產業基地”為重點擴大產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6.7%,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投資增長25.2%,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38.6%。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是今年極具撬動力的撐桿。
“一群三帶”城鎮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大力實施“強省會”行動、推動貴安新區“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支持畢節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推動畢節發展“年年有突破、五年上臺階”,賦予遵義“省域副中心”的戰略定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城鎮“四改”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潛力足、后勁強。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經濟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擲地有聲。
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全省只爭朝夕抓落實、凝心聚力促發展,高質量發展成績單里,既有振奮人心的宏大敘事,又有溫暖人心的“小確幸”。
向“新”而行,積蓄新動能——
“富礦精開”,撬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強力推進“富礦精開”,全省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動煤、磷、鋁、錳、重晶石、石英砂等資源型產業精細化、高端化發展。今年,建成投用磷礦資源集中采購供給平臺,江山、美錦等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項目落地建設。煤化工、磷化工、鋁產業等發展勢頭強勁。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以“電動貴州”為例,我省搶抓“雙碳機遇”,推進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響“電動貴州”新名片。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偉、安達、裕能……一批技術實力引領行業的新能源龍頭企業陸續入黔,以“龍頭”帶“龍身”、“鏈主”帶“鏈條”的態勢更加明顯。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實施重大科技戰略行動和向科技要產能行動,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轉型發展,華為云、中國電信智算中心落地,智能算力從無到有,貴陽大數據科創城集聚企業近800家。我省自2022年起實施企業研發活動扶持計劃,得到企業廣泛響應,一大批企業積極踴躍增加研發投入。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不斷取得突破,閃耀更多的科技創新支撐。
開放創新風勁潮涌。支持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積極開拓東南亞、南亞市場。中歐班列、中老鐵路打通貴州新的經濟走廊,融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朋友圈”不斷擴大。作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貴陽綜保區、貴安綜保區、遵義綜保區充分挖掘外貿增長潛力。建成“一局四中心”,貴陽國際陸港實現新突破,國際陸港、航空口岸、水運港等多層次對外開放平臺不斷升級,深化“東部+貴州”合作模式,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建設火力全開。
改革創新直面問題破解難題。電價、水價、礦產資源管理等一批重大改革措施激活發展動力活力。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貴人服務”政務服務品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實踐扎實推進,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范區加快建設。
堅定不移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為全省產業發展提供蓬勃的活力動力。創新建設“企業之家”。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組建貴州能源集團,打造千億級全國清潔能源供應商和全國一流能源企業。新增經營主體68.28萬戶。
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一年來,一個個改革開放發展的熱詞見證了全省上下的實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迸射火花。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12月20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正式開診。在位于貴陽市南明區花溪大道中段27號的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南明院區,60歲的林先生說:“我是看著這個醫院大樓一步步修建好的,現在看病更方便了!”
從2022年8月貴州與廣東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到醫院投用,一年多時間,項目建設用速度回應民生關切。
今年,我省獲批建設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全部開診運營,開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5個,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50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評價進步幅度排全國第4位,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首次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民健身廣泛開展,“村超”“村BA”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今年,實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1+4”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入推進教育衛生“雙提升”攻堅行動,完成省屬高?!耙恍R恢贰眱灮季终{整,4所省屬高校新校區建成投用,實施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體制改革,新增基礎教育學位7萬個。
用心用情用力寫好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答卷。就業、教育、醫療、托幼、養老、住房、環境……一年來,我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讓老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不斷變成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鉚足干勁。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有全省上下齊心協力的奮斗足跡。
2023年全省始終保持昂揚斗志,在拼經濟的火熱戰場上奮勇爭先,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定,現代化建設鏗鏘有力。(記者 王淑宜)
一審:文劍
二審:付芳婧
三審:羅曦
文章評論
其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