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末,遵義市余慶縣花山鄉洞水村山王廟山尖,滿山的黃金葉茶碧綠如海,一坡連著一坡。夏秋季采茶后,這片茶山進入冬管,剛剛除完草的行行的茶樹間,露出黃黃的沙地。
這里是貴州省貴之緣茶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基地,山上山下加起來面積約700畝。鄉干部劉波介紹,今年的黃金葉茶市場行情不錯,畝產值達萬余元。
“全鄉種茶4萬余畝,人均3畝左右?!眲⒉ㄕf,茶葉是花山鄉的主導產業,以白茶和小葉苦丁茶為主。“你看,對面的山坡上那片綠色是近幾年來種下的茶樹,再過一兩年就要豐產啦?!?/span>
20多年前,“四在農家”在余慶發端,在黔北大地繁花盛開。這場推動農村深層次變革的新農村建設,成為富有生命力的經驗和做法,一直延續到今天,推動著鄉村全面振興。
從當年的“富學樂美”到今天的“四在農家·和美鄉村”轉型升級,遵義市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緊盯“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市”目標,圍繞“‘富在農家’興產業、守底線、增收入”“‘學在農家’興人才、建機制、添活力”“‘樂在農家’興文化、強治理、樹新風”“‘美在農家’興生態、優環境、展新顏”的要求,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四在農家·和美鄉村”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大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奮力譜寫紅色遵義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繪就和美鄉村“作戰圖”。遵義市強化組織統籌調度,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四在農家·和美鄉村”樣板區建設工作機制,對全市有鄉村建設任務的1728個行政村進行分類推進創建。同時,優化激勵機制,市級財政每年預算5000萬元,用于分類推進獎勵補助。
繪就和美鄉村“人才圖”。發揮能人帶動作用,按照生產經營型、技能服務型、技能帶動型、社會服務型等類別,對鄉土人才進行分類統計和管理,鼓勵創辦非遺傳承人、“鄉村掌墨師”“名師工作室”等鄉土人才工作室,推動新老業態融合和鄉村產業發展。
繪就和美鄉村“富裕圖”。立足遵義特色優勢產業,重點發展糧油、茶葉、辣椒、紅高粱、牛羊、竹六大產業,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鞏固提升茶、辣椒、竹等產業加工優勢,推動鄉村旅游與紅色旅游、綠色旅游、茶酒旅游、竹林康養等融合發展,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增強服務帶動小農戶能力。建設“鄉村振興服務站”,大力推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主體+農戶”模式,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繪就和美鄉村“山水圖”。用好房前屋后閑置空地,打造“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促進人居環境美化,整村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和環境整治。結合村民生產生活實際,完善自治組織,修訂村規民約,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構建鄉村治理體系。
行走黔北大地,綠色山間、村寨農家、阡陌縱橫,新農村、新產業遍處花開,和美鄉村綻放新顏。隨著鄉村宜居感和吸引力不斷提升,激發了群眾立足鄉村、治理鄉村、發展鄉村的動力和熱情,黔北大地廣袤鄉村幸福生活的成色越來越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其倫)
一審:羅忠顯
二審:付芳婧
三審:申謀
文章評論
其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