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_成人国产精品_小鲍狗视频

您好,歡迎訪問貴州農經網

首頁?>?新詳細信息

貴州農經網

當前位置:首頁 > 看資訊 > 農經資訊 > 農網頭條

兩片紅土地的對話

農網頭條|時間:2025年01月08日 信息來源:貴州省生態(tài)與農業(yè)氣象中心 責任編輯:羅忠顯 點擊量:

【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兩片紅土地的對話
——“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媒體遵義行”見聞
  歲月的長河奔騰不息,總有一些印記如璀璨星辰,閃爍歷史的天空,也總有一些精神似熊熊火炬,跨越時空,代代相傳。寧夏與貴州,這兩片被革命先輩熱血浸染的紅土地,雖相隔千里,卻因長征緊密相連,共同挺起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和偉大的精神血脈。
  倘若顏色可以賦予城市獨特的靈魂,那么遵義無疑是被熱烈而深沉的紅色所縈繞。這片位于中國西南腹地的土地,鐫刻著諸多熠熠生輝的傳奇篇章。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于長征的艱難征程中,在此召開了遵義會議。這場會議宛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共產黨前行的道路,成為我黨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關鍵節(jié)點,深刻扭轉了中國革命的航向,引領著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邁向新的征程。
  在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記者跟隨“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媒體遵義行”主題采訪團踏訪這片充滿革命記憶的土地,懷揣著敬畏與虔誠之心,去探尋、去采擷那些在歲月長河中永不褪色的紅色故事。
  兩首詩詞的回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935年2月,紅軍再次占領婁山關,毛澤東同志在此留下了氣吞山河的豪邁詩篇《憶秦娥·婁山關》?!傲P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同年10月,毛澤東同志以豪邁筆觸勾勒出紅軍長征途中的壯志凌云之景,寫下《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婁山關見證了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1935年到1936年,紅軍翻越了六盤山,紅軍一、二方面軍在此會師,中國革命在這里峰回路轉走向勝利。婁山關與六盤山,雖相隔山水迢迢,卻在革命的浪潮中緊密相連。
  2008年7月,為紀念婁山關戰(zhàn)斗,弘揚長征精神,全國第一所紅軍小學——婁山關紅軍小學在遵義市桐梓縣掛牌成立。自成立以來,學校以“傳承長征精神,孕育紅色理想”為核心辦學理念,開發(fā)了一系列紅色課程、紅色教材,編寫了《紅色記憶》《紅韻飄香》《紅娃對著太陽唱》紅色讀本,并創(chuàng)新設計紅色德育主題大課間,將紅色基因傳承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2017年起,婁山關紅軍小學組織開展“小紅軍宣講員”培訓工作,讓學生為校園內外的觀眾講述紅軍在長征路上發(fā)生的一系列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婁山關紅軍小學培養(yǎng)的“小紅軍宣講員”270余人,其中不少已步入高中、大學校園,足跡遍布省內外。“這不僅讓我們能夠銘記歷史,也是紅色精神的傳承和延續(xù)。”小紅軍宣講員馬興燁說。
  在遵義市仁懷市魯班場紅軍烈士陵園,長眠著在長征中犧牲的146位紅軍烈士。1968年,遵照組織安排,退役軍人劉付昌接受了守護烈士陵園的任務,他修圍墻、修道路、修墓地,一守就是50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守陵的同時,劉付昌還向前來祭奠烈士、為英魂掃墓的人們講述紅軍故事3000多場次,讓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跡。1999年,同為退役軍人的郭德剛被劉付昌老人守護烈士陵墓的事跡感動,主動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成為烈士陵園的第二代守護者?!皬男?,我的爺爺、外公就跟我講述魯班場戰(zhàn)役,紅軍的英雄事跡和光榮傳統(tǒng)一定要一代一代傳下去。”郭德剛說。
  1月1日清晨,固原市六盤山紅軍長征旅游區(qū),不少市民在此共同迎來2025年的第一縷晨光,這是對新年的莊重祈愿,更是對那段波瀾壯闊革命歷史的深沉致敬。
  如今,當地的孩子在學校里傳頌著紅軍的故事,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創(chuàng)業(yè)者在長征精神引領激勵下,在這片土地上發(fā)展特色產業(yè),讓古老的山川煥發(fā)新的生機;文旅事業(yè)蓬勃興起,一批又一批游客沿著紅軍的足跡攀登,在體悟歷史厚重的同時,也為六盤山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兩首詩詞的回望,是我們對革命歷史的莊重致敬,更是我們汲取精神力量、邁向未來征程的起點。
  一個產業(yè)的“兼香”
  北緯37度至39度,這是釀酒葡萄種植的黃金緯度。寧夏賀蘭山東麓位于此緯度,風土條件適宜。這里的葡萄酒產量占全國葡萄酒釀造總量近四成,每年有1.38億瓶葡萄酒從這里走向世界,成為世界認識寧夏的“紫色名片”。
  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zhèn),四面環(huán)山,赤水河如一條玉帶穿梭其間。河的兩岸,酒廠林立,這里是全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qū)。走進赤水河畔的茅臺集團包裝車間,陳釀的茅臺原液,經過洗瓶、灌酒、貼標簽、拴絲帶和裝箱等工序,化身貨架上常見的茅臺酒。
  茅臺酒釀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始于秦漢、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當代。一瓶好酒離不開好水,離不開優(yōu)質原糧,更離不開好的釀造工藝。一瓶酒經歷制曲、制酒、貯存、勾兌、包裝五大工法,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huán)節(jié),最后才是大家所看到的茅臺酒,每道工序、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彼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共同鑄就了品質卓越的茅臺酒。
  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也讓貴州的白酒產業(yè)聞名遐邇。其成功的背后,不僅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更是對傳統(tǒng)釀造工藝的堅守與傳承。酒企深知品質至上的道理,在追求規(guī)模與效益的同時,并未放松對質量的嚴格要求。從源頭的原料選取,到釀造過程中的精準把控,再到成品出廠前的層層檢驗,每一步都彰顯著對品質的執(zhí)著。
  在遵義市產業(yè)發(fā)展的大舞臺中,湄潭茶香飄萬里,辣椒產業(yè)炙手可熱,赤水竹引領風尚,貴州鋼繩見證大國崛起……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它們都承載著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遵義這片土地,紅色文化的火種生生不息,綠色產業(yè)的活力蓬勃噴涌,人文風情的魅力熠熠生輝。
  一股新風的滋養(yǎng)
  “一謝共產黨,翻身把你想,以前我們做牛馬,現(xiàn)在人人把家當;二謝共產黨,吃飯把你想,以前忍饑又挨餓,現(xiàn)在溫飽奔小康……”位于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zhèn)龍鳳村的田家溝,青山含翠,茶園馥郁,日子紅火的村民創(chuàng)作了花燈戲《十謝共產黨》。一字一句,從生活的細微處著筆,回溯往昔歲月的艱辛,映照今朝幸福的甘甜,感恩之情溢于言表。這是人民對黨的深情禮贊,也是黨帶領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生動見證,在山水田園間,幸福的樂章悠悠奏響。
  遵義市湄潭縣抄樂鎮(zhèn)落花屯社區(qū),作為移風易俗的先行典范,“車不過十,禮不過百”的新風從這里吹向四方。“寨管家”與紅白理事會攜手同行,于歲月的沉淀中探索出鄉(xiāng)村治理的和諧新篇?!都t白理事會章程》經村民代表大會熱烈討論后落地生根,化為通俗易懂的村規(guī)民約,鐫刻村民心田。
  臨近年關,村里的一戶農家正在準備年貨,左鄰右舍正幫忙張羅,鄰里關系一片和睦。這一幕也吸引了采訪團眾多記者圍觀?!啊嚥贿^十,禮不過百’真正為農民減輕了負擔,讓大家鄉(xiāng)情更濃?!彼拇ㄐ侣劸W記者鐘秀感慨。
  遵義在基層治理中所取得的成效,為全國其他地區(qū)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銀川市金鳳區(qū)長城花園社區(qū)成立于2003年,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互嵌社區(qū)。為促進各民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長城花園社區(qū)持續(xù)優(yōu)化便民惠民舉措,通過主題宣講、小組學習等形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社區(qū)生活更有溫度,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拔覀兩鐓^(qū)各族群眾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遍L城花園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趙耐香說,每天下午社區(qū)文藝團都來排練,居民們歡聲笑語不斷,生活的幸福也在此間傳遞開來。
  從銀川到遵義,雖相隔千里,但基層治理的溫情跨越地域,共同繪就了新時代基層發(fā)展的美好畫卷。無論是遵義的鄉(xiāng)村新風尚,還是銀川的民族團結和諧之景,都深深烙印著黨和人民共同奮斗的足跡,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回首往昔,在兩首詩詞的回望中汲取了奮進的力量;立足當下,在特色產業(yè)的崛起中凝聚起奮斗的艱辛;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長征精神的引領下,寧夏和貴州將繼續(xù)攜手共進,讓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向著新的目標、新的征程豪邁邁進,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壯麗史詩。
  寧夏與貴州,這兩片紅土地上的故事將繼續(xù)講述下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諶晗 寧夏日報記者 姜美 徐琳)
  一審:羅忠顯
  二審:付芳婧
  三審:申謀
分享到:

文章評論

我有話說

已有 0 條評論

其他評論

0 1
跳轉至

農網頭條

【農網介紹】 【版權聲明】

主辦:貴州省人民政府

承辦:貴州省氣象局????支持單位:貴州省科技廳

版權所有:貴州省氣象災害防御中心

貴公網安備 52011502000181號 黔ICP備 16005811

聯(lián)系電話:(0851)85507983;96888????聯(lián)系郵箱:15180812582@163.com